幼年息肉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肠道息肉,主要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属于错构瘤性息肉,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或排便时息肉脱出。
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多数为单发息肉,表面光滑呈樱桃红色,带蒂生长,直径通常不超过2厘米。
与局部黏膜发育异常有关,并非真性肿瘤,目前认为可能与胚胎期残留组织异常增生或局部慢性刺激相关。
主要表现为大便表面带鲜红色血液,排便时息肉可能脱出肛门外,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腹痛或里急后重感。
多数可通过结肠镜下电切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复发概率低,术后需要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建议发现儿童便血时及时就医检查,术后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确认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