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为中医六淫之一,其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重浊、黏滞、趋下,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常与脾胃功能障碍相关。
湿性重着表现为头身困重、关节酸痛;黏滞性导致分泌物秽浊黏腻,病程缠绵难愈。建议避居干燥环境,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散、五苓散、平胃散等化湿剂。
湿邪易困脾脏,导致食欲减退、腹胀便溏。日常需忌食生冷甜腻,症状明显者可考虑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丸等健脾化湿药物。
湿阻中焦可见脘痞呕恶,下注则引发带下淋浊。可能与饮食不节、久居湿地有关,常伴舌苔厚腻。治疗需配合行气化湿,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湿性趋下易致下肢水肿、阴部湿疹,严重者可出现泄泻痢疾。建议保持下肢干燥,症状持续需排查肾炎、阴道炎等器质性疾病。
日常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山药、冬瓜等利湿食材,适度运动促进排汗,避免涉水淋雨。湿邪致病多迁延反复,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