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寒湿阻络证、血脉瘀阻证、热毒炽盛证、气血两虚证四种证型,可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
寒湿阻络证多因外感寒湿或阳气不足导致肢体末端气血凝滞,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疼痛遇寒加重。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可选用阳和汤加减,药物包括熟地黄、肉桂、麻黄等。
血脉瘀阻证常因气滞血瘀或外伤导致脉络闭塞,可见患肢紫暗刺痛、肌肤甲错。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方选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桃仁等。
热毒炽盛证多由湿热毒邪壅滞或瘀久化热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痛甚至溃烂流脓。治疗宜清热解毒消肿,可选用四妙勇安汤,含金银花、玄参、当归等成分。
气血两虚证常见于病程后期,因久病耗伤气血致肢端失养,可见创面苍白难愈、肢体萎弱。治疗需益气养血生肌,方用十全大补汤,含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
患者应避免吸烟,注意肢体保暖,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饮食宜温补但忌辛辣刺激,病情进展时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