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疳是中医儿科常见病症,属于五疳之一,主要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营养不良综合征,常见于喂养不当或久病体弱的儿童。
脾疳多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病后失调导致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腹部膨隆等特征性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长期食欲不振、毛发枯黄稀疏、精神萎靡,伴有大便溏泄或便秘,部分患儿可见手足心热、夜间啼哭等表现。
中医诊断需结合舌象脉象,常见舌淡苔白腻,指纹淡滞,需与虫积、肺疳等其他类型疳证进行鉴别诊断。
以健脾消积为基本治则,可采用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调理,配合捏脊、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严重者需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家长需注意调整喂养方式,选择易消化食物分次喂养,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症状持续应尽早就医进行系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