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肛门坠胀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或贫血。
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多由息肉表面糜烂导致,需肠镜检查明确性质,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或里急后重感,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黏膜有关,建议完善肠镜后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
肠道分泌液增多形成黏液便,常见于绒毛状腺瘤等特殊类型息肉,需通过肠镜活检鉴别良恶性,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低位直肠息肉可能引起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直肠指检可触及柔软肿物,确诊后可通过经肛门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隐血及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