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腔隙性脑梗死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等方式解决。该病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原因引起。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主要诱因,需每日监测血压血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建议维持在7毫摩尔每升以内。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钙片能稳定斑块。用药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3、康复训练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可进行运动疗法,言语吞咽障碍需语言训练。康复治疗应在发病后24-48小时开始,循序渐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4、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病灶变化。同时监测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