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15次播放 时长01:53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
65594阅读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
54866阅读
Q: 流行性出血热怎么传染
A: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排泄物、虫媒叮咬、呼吸道吸入及母婴垂直传播四种途径传染。 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泄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经皮肤黏膜破损处感染。 被携带汉坦病毒的革螨、恙螨等媒介昆虫叮咬后可导致病毒侵入人体。 吸入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或尘埃,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 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哺乳期也可能通过乳汁传播。 流行季节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1、接触传播
2、虫媒传播
3、呼吸道传播
4、垂直传播
A: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传播,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接触、被鼠类咬伤以及母婴传播。 接触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尘埃或气溶胶后,病毒可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需做好环境消毒与通风。 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唾液、尿液或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或眼结膜感染,处理污染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 遭感染鼠类咬伤后病毒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需立即清洗消毒伤口并就医。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胎儿,妊娠期需加强防鼠措施与产前监测。 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应灭鼠防鼠,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就诊。1、呼吸道吸入
2、皮肤黏膜接触
3、被鼠类咬伤
4、母婴传播
Q: 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A: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 汉坦病毒感染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直接病因,主要通过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气溶胶传播。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期的高热、头痛,低血压休克期的血压下降,少尿期的肾功能损害,以及多尿期的尿量增多。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可确诊。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等治疗措施。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需做好防鼠工作,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1、病因:
2、症状:
3、诊断:
4、治疗:
Q: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
A: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隔离、对症支持、抗病毒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患者需立即隔离治疗,避免接触传播,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针对发热、出血等症状给予退热、止血等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发病早期可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 密切监测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肾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营养,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1、早期隔离
2、对症支持
3、抗病毒治疗
4、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