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是遵循医嘱、明确感染性质、针对性用药、足量足疗程使用,同时注意避免滥用。要根据病情确诊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结合药敏检测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建议规范服用。
1明确感染来源和性质
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于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无效。在使用抗生素前需要明确感染来源,通常通过症状判断发热、脓性分泌物、白细胞升高等或实验室检查例如血液检测、细菌培养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感染是由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应选择对应药物,而非盲目服用抗生素。
2遵守医生处方和药敏检测
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各异,选择抗生素前需要医生结合药敏试验报告决定最有效的药物。例如,轻度细菌感染可能选择阿莫西林或头孢类药物,而对于严重或耐药性感染可能需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但具体剂量和种类必须由医生确定。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亚治疗剂量使用,容易引起耐药性细菌的产生,不利于个人和公共健康。
3足量、足疗程用药
抗生素必须遵循足量、足疗程原则。例如,轻度感染通常需要服用5-7天,中重度感染可能需要2周以上疗程,根据医生建议完成整个周期,切忌自行减量或停药。过早停用会导致未被完全消灭的细菌复发,同时促进耐药菌株的产生。
4避免预防性滥用
除非特殊指征如术后预防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等,健康人群不应把抗生素当作预防感染的药物随意服用。胡乱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其他感染或肠道问题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肝肾损伤或胃肠道不适。服药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另外,某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可能与饮食或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避免与含钙食品牛奶、钙片同服。
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保证疗效和避免细菌耐药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以医生确诊为前提,不要自行购买或随意加减剂量。如有疑问,务必咨询专业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效果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