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肚脐出血可能是脐部护理不当、感染、脐带脱落后细小血管未愈合等原因导致的,家长需警惕是否有感染迹象并合理处理。如果出血量多、伴随红肿或脓液,应及时就医。
1脐带脱落后细小血管愈合不全
新生儿脐带在出生后通常7-14天自行脱落。如果在脱落过程中局部的细小血管未完全愈合,可能会有少量的出血。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无需过度担心。家长应保持肚脐干燥和清洁,可用75%的酒精棉签每日擦拭脐窝,帮助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
2局部护理不当
过早为婴儿洗澡或肚脐接触到了尿液、不洁的衣物等,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引发出血。家长在护理时应避免用力擦拭脐带部位,注意穿戴柔软透气的衣物,防止摩擦引发刺激。
3脐炎或脐瘘等感染性疾病
如果婴儿肚脐部位除了出血外,还伴随红肿、流脓、臭味或发热等症状,可能是脐部感染导致的脐炎,严重时甚至可能扩散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若有类似表现,需尽快送医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消毒、外用抗菌药物如红霉素软膏等或在严重感染时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
4遗传性或病理性因素
个别情况下,婴儿的出血可能由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先天性疾病如脐息肉引起。此类问题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例如脐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摘除,血液问题则可能依赖药物调节。
婴儿肚脐出血可能轻微也可能是严重问题的信号,家长应根据出血量和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及时就诊。如果仅是轻微出血且无感染,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加以改善;如伴随感染征兆需尽快就医。妥善的护理和早期干预是确保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