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一岁半宝宝发热可能是由感染、疫苗接种后反应、出牙等原因引起,家长可以先通过物理降温和密切观察缓解,必要时及时就医。以下为常见原因及处理建议:
1、感染引起发热
感染是宝宝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和细菌感染如咽炎、中耳炎等。家长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帮助退热,同时保证宝宝多喝水。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注意按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如果发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其他症状如抽搐、皮疹、呕吐,需立即就医。
2、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部分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轻微发热,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成分的正常反应,通常1-2天后自行缓解。在此期间,可以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温水。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异常症状严重哭闹、高烧不退,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3、出牙导致的低热
当宝宝出牙时,有时会伴随轻微的发热。此类低热通常不会超过38摄氏度,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家长可以为宝宝按摩牙龈,给宝宝专用牙胶缓解不适。如果宝宝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或发热超过38摄氏度,则需要排查其他病因。
4、注意护理与观察
无论发热原因如何,宝宝的身体状况都需全方位观察,包括精神状态、进食情况,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腹泻。在家中护理时,注意不要给宝宝穿过多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同时,保证宝宝的饮食营养,少量多次喂食,帮助恢复体力。
宝宝发热无需过度紧张,但必须警惕体温骤升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如果无法确定病因,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请尽快带宝宝就医。了解宝宝发热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避免延误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