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生完宝宝后长痔疮主要是由于分娩期间腹压过大、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便秘问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产后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
1、分娩时腹压急剧增大
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产妇需要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增加,直肠和肛门周围的静脉容易受到挤压和扩张。反复用力会使这些静脉血管承受过重负担,从而引发痔疮或加重原有症状。对于这类情况,产后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流,缓解肿胀。
2、激素变化导致静脉扩张
怀孕期间,由于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这种变化在孕期就可能影响肛门直肠区域,产后没有及时恢复正常的静脉弹性,容易导致痔疮形成。产后要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猕猴桃,帮助血管恢复弹性,同时多饮水以维持循环健康。
3、产后便秘问题
产后的激素波动加上身体较为虚弱、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便秘。便秘时排便需要用力,会加剧直肠静脉的压力,从而诱发或加重痔疮。建议产妇每日适量活动如散步,多摄入膳食纤维如全麦面包、地瓜,并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通便药物如乳果糖。
4、胎儿压迫静脉回流
怀孕时胎儿的重量会压迫盆腔及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此受阻,痔疮症状可能会随着孕期持续进展。这种情况在产后一般会逐渐缓解,但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外用药膏如马应龙痔疮膏或口服静脉保护剂如迈之灵片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无法缓解,可能需要考虑微创治疗如胶圈结扎或红外凝固疗法。
产后长痔疮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若症状较轻,可通过饮食调理和局部护理缓解,严重时则应尽早就医,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干预,避免影响正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