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卒中高发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颈动脉狭窄,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医学检查以及必要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降低风险。
1、颈动脉狭窄的原因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斑块堆积导致颈动脉血管变窄从而限制了血流。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动脉硬化或卒中的人群,更容易因遗传因素导致动脉斑块增多,增加颈动脉狭窄风险。
环境因素: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是常见的外部诱因,会使动脉中的脂质沉积,逐渐导致血管狭窄。
生理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会直接加速动脉硬化,这类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当容易演变成颈动脉狭窄。
疾病影响:动脉炎症或感染会导致血管壁厚度增加,使血流进一步受阻,造成颈动脉狭窄发展更快。
2、应对颈动脉狭窄的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戒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多吃蔬果、鱼类;同时坚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和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减少脂质沉积。
定期医学检查:对于40岁以上或有卒中家庭史的人群,每年进行超声检查颈动脉,能够早期发现斑块和狭窄问题。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来降低胆固醇,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有助于延缓狭窄进展。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狭窄超过70%且症状明显的人,可能需要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来清除斑块并改善血流。
3、如何降低卒中风险
控制“三高”是重中之重:每天测量血压,避免心率忽高忽低;控制餐饮中糖分和盐分摄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定期监测和管理血糖。
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保持作息规律,睡眠不足会诱发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者,应自觉戒烟或减少二手烟接触,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加速血管炎症和硬化。
明确颈动脉狭窄的危险信号和卒中的防控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卒中风险,提高生命质量。40岁以上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应定期体检,如发现颈动脉狭窄,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