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颅内动脉硬化可能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因此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时治疗。它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程度,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来控制病情。
1、什么是颅内动脉硬化及其原因
颅内动脉硬化指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因脂质沉积、钙化或其他病理变化而失去弹性,导致血流受阻。这种情况通常由遗传、生活习惯不良如高脂饮食、吸烟,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引发。年龄增长及长期压力也是重要因素。
2、颅内动脉硬化的危害
动脉硬化一旦导致血管严重狭窄或阻塞,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尤其是缺血性中风。这种疾病往往突发,严重影响脑功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它还可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记忆力减退、头晕等神经功能异常。
3、如何检查和确诊
通常通过颅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确认病情。体检时应结合血液检查监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的控制状况。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用于降低血脂和抗炎;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减少血栓风险;
* 降血压药物如普利类药物帮助稳定动脉硬化进程。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或硬化严重的情况,可选择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术、血管内切开术或搭桥手术帮助重建血流。
生活方式干预:
* 坚持清淡饮食,减少盐分及高脂肪摄入;
* 每周规律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150分钟;
* 减轻压力并戒烟限酒。
颅内动脉硬化需引起重视,特别对于高危人群,通过科学的检查、治疗和生活干预手段,能够大大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如果怀疑自身有相关症状或属于高危人群,应尽早就医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