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在打狂犬疫苗期间又被咬了需要尽快处理伤口,并立即联系医生补种疫苗或加强后续的免疫方案。具体解决方法包括伤口处理、疫苗补种和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1及时清洗并消毒伤口
被动物咬伤后,无论大小伤口,应第一时间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之后可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若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不要急于包扎,应让血液适量流出以减少病毒的侵入机会。清洗完毕后尽快就医。
2联系医生调整疫苗接种方案
正在完成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再次被咬属于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确认新伤口是否需要再次启动补种程序,或直接根据受伤轻重程度加强后续免疫。例如:
若受伤部位表皮轻微划伤,可能在原有接种计划上继续进行,无需改变。
若伤口深且流血,可能需要在原有疫苗基础上重新补打一针疫苗,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效果。
如果接种期间被咬的动物是未观察期或确认患有狂犬病的高风险动物,通常会加强疫苗剂量。
医生会根据病例具体评估,按需调整方案,因此再次被咬后务必及时就医。
3监测自身健康并避免其他暴露风险
虽然疫苗能提供较强的保护作用,但狂犬疫苗尚非100%保证免疫,因此在被动物咬伤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注意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如有狂犬病相关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痉挛或异常行为,需立即前往医院进一步诊断。加强动物接触的防护意识,避免再次暴露同类风险。
无论是在接种期间还是其他时期,与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发生咬伤等暴露情况后,都需要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调整后续疫苗接种程序。同时要严格执行伤口处理流程,避免因疏忽导致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