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结石掉到输尿管怎么办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结石掉到输尿管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结石掉到输尿管内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和泌尿系统堵塞,需及时处理,主要解决方法包括药物排石、医疗干预以及生活管理。若疼痛剧烈或长时间无法自行排石,迅速就医是最安全的选择。
1、原因分析
输尿管结石是指肾结石从肾脏排出后卡在了输尿管内,是尿路结石中较常见的情况。其形成原因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尿路结石病史的人,发生结石的风险更高。
环境因素:饮水不足或长期饮用含矿物质较多的水会增加结石风险。
饮食习惯:动物蛋白和盐摄入过多以及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茶也会导致结石形成。
疾病影响: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长期疾病卧床也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结石掉入输尿管后,卡在窄小部位,可能导致疼痛通常为间歇性腰背或腹部绞痛、血尿以及尿液流通受阻甚至感染等。
2、应对和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a. 解痉止痛: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b. 排石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助力小结石排出。
c. 控制感染:伴随泌尿道感染时,需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
医疗干预:
a. 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常用于直径1-2厘米的输尿管结石。
b. 输尿管镜手术:适合较大或位置特殊的结石,可通过内窥镜移除结石。
c.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针对严重情况如结石阻塞时间过长,直接穿刺取出结石。
生活管理:
a. 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不少于2-3升,有助于自然排石和预防复发。
b. 调整饮食:减少摄入草酸含量高或钙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奶酪等,适量补充钾元素如食用香蕉、橙子。
c. 适量运动:经常跳跃活动如慢跑、跳跃可利用重力帮助小结石移动。
3、何时就医
当出现剧烈疼痛、血尿、尿液排不出或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泌尿外科就诊。
及时处理输尿管内结石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维持良好饮食习惯、充足饮水和定期体检是预防结石的关键所在。若症状持续或无法自行排石,请务必尽早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蛋白弱阳是肾炎吗

尿蛋白弱阳并不一定就是肾炎,但可能提示肾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尿蛋白弱阳性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含生理性因素、疾病或病理性原因,以及检测误差。 1、生理性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尿蛋白弱阳性属于暂时性现象。例如,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发热、寒冷刺激或女性月经期等都可能导致尿蛋白轻度升高。这种情况下,尿蛋白阳性通常是短暂的,随环境或生理状态恢复而消失。建议多饮水,休息后再次检测以排除生理性影响。 2、检测误差 尿液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取样时间、检测方法或试剂准确性影响。建议在医院进行清晨中段尿的留取,并以尿微量蛋白及尿液分析为辅检查,进一步确认尿蛋白水平的真实情况。 3、疾病或病理性原因 若确认为病理性尿蛋白弱阳性,可能与以下病因相关: 肾小球损伤:比如感染性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疾病等。伴随症状通常包括水肿、高血压等。 非肾炎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相关肾损伤或药物损伤。 其他系统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病等,也可能造成尿蛋白阳性的表现。 解决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复查尿常规,重点检测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必要时进行肾功能检查如肌酐、尿素氮指标或肾脏影像学检查,排查病因。 2、药物治疗 针对确诊疾病对症处理: 肾炎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或保肾药物如沙坦类药物。 糖尿病肾病应从血糖控制出发,辅以ACEI或ARB类药物。 慢性炎症损伤时,可服用抗炎药物如泼尼松等。 3、日常防护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控制体重及血压,确保定期复查尿检。 尿蛋白弱阳可能是轻微现象,也可能是潜在肾损伤的早期信号。重视尿检结果,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可明确病因,防止拖延导致疾病恶化。发现尿蛋白异常应及时咨询医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为隐患早期干预提供保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