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慢阻肺

中医如何认识慢阻肺发病机制的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如何认识慢阻肺发病机制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外感风寒、痰湿内阻、气虚血瘀是核心病因。中医认为慢阻肺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祛邪扶正、化痰活血等方法改善症状。
1、先天禀赋不足。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不足是慢阻肺的重要病因,肾主纳气,肾虚导致肺气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如服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同时配合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
2、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宣肺化痰的方法,如服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同时配合针灸肺俞、风门等穴位。
3、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上贮于肺,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因素。患者常表现为胸闷、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健脾化痰的方法,如服用二陈汤、六君子汤等,同时配合食疗,如食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4、情志失调。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伤肺,是慢阻肺的重要诱因。患者多表现为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如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
5、气虚血瘀。久病耗气,气虚推动无力,导致血行不畅,瘀血内阻,是慢阻肺的重要病理机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舌质紫暗等症状。治疗上可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如服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同时配合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中医治疗慢阻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祛邪扶正、化痰活血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阻肺的病人怎样进行呼吸锻炼

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常见方法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主动咳嗽排痰。这些锻炼方法不仅能提高肺部通气效率,还能增强胸肌和膈肌力量,从而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能有效改善呼吸效率,尤其适合慢阻肺患者的日常锻炼。练习时,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通过鼻子深吸气,让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通过嘴缓慢完全呼出,同时腹部逐渐凹陷。一天可练习3-5次,每次10-15分钟,有利于锻炼膈肌、促使呼吸更加顺畅。 2、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的作用是减轻呼吸困难、延长呼气时间。具体操作是:吸气时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接着像吹蜡烛一样缩紧双唇,用嘴缓慢呼气约6秒,确保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缩唇呼吸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特别是在感到呼吸费力时,通过控制呼吸节奏帮助患者缓解不适。 3、主动咳嗽排痰 慢阻肺患者常伴有痰液堆积,排痰有助于改善气道通畅。推荐使用“循环性排痰法”:取坐位或前倾的姿势,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进行2-3次有力的咳嗽,将痰液排出。如果排痰困难,可借助振动排痰装置或气道清理辅助仪器。 4、适度运动 在呼吸锻炼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也能帮助提高肺功能。例如,散步、骑固定自行车和慢跑等都比较适合。每周进行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时需注意监测自身的呼吸状况,避免过度劳累。 在实施以上方法的同时,需要坚持规律性并注意自我监测。如果锻炼中出现胸闷、喘息加重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方案。通过呼吸锻炼的坚持,慢阻肺患者可以更多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品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