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杜永杰
杜永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急性起病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以下从主要临床表现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更好地了解症状特征及应对方法。
1、腹痛
腹痛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首发和最明显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可能伴随阵发性加重,疼痛常向背部放射。部分患者可能因腹痛而无法平卧。为缓解症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如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或镇痛药如布洛芬。同时,需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掩盖病情,应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
2、恶心呕吐
伴随腹痛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内容通常为胃内容物,少数情况下甚至可能伴有胆汁成分。此类症状可能是因胰腺炎刺激胃肠引起。在这类情况下,患者应暂时禁食,减少胃肠负担,并采取补液疗法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和静脉营养支持。
3、发热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38-39℃,若出现高热伴寒战,可能提示感染性穿破如胆道梗阻继发感染。医生常会依据感染情况应用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4、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与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这是由于胆管梗阻导致胆红素升高引起。对于黄疸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微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解除梗阻,同时保证引流通畅。
5、可能的全身并发症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若处理不及时,可能伴随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等全身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因此出现类似症状时,需立刻紧急处理,由医务人员进行血压、心脏、肾功能等监测与支持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高风险,一旦发现典型表现,请立刻前往医院。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避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及脂肪摄入过多,也对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若有反复出现的胆道问题,咨询医生后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调整病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麻醉术后患者怎么防止误吸

麻醉术后为了防止误吸,关键在于保持正确体位、适时禁食和鼓励早期咳嗽排痰,同时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反射功能的完全恢复。科学管理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误吸发生的风险。 1、保持正确体位 麻醉术后患者需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的姿势。这一姿势能够利用地心引力,将可能积聚的唾液、呕吐物等从口腔排出,避免误吸。同时,抬高床头15-30度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倒流至食管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的患者。 2、合理禁食禁水 患者在麻醉后胃肠蠕动恢复需要时间,如果过早进食或饮水可能导致呕吐、误吸。术后建议根据术式类型遵循医生建议禁食6-8小时,等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后才可以试食温凉流质食物,严格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固体饮食。 3、训练咳嗽和呼吸功能 麻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喉罩反射和咳嗽反射短暂减弱,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术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能够帮助气道清理,促进肺部通气功能恢复。必要时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进行气道吸引以清除阻塞的分泌物。 4、药物护理和预防胃内容物反流 为减少术后胃酸倒流风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食管的刺激并降低误吸几率。 5、密切监测反射功能恢复 麻醉术后,患者的咽喉反射、吞咽反射的恢复是判断能否安全进食的重要指标。通过肌力评估和意识监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状态。一旦发现患者有反复咳嗽或呼吸急促等表现,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防止麻醉术后的误吸不仅需要医护团队的专业护理,也需要家属的配合和患者自身的配合。保持警惕、对症干预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若患者术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异常,应立即就医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