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 肺结核

肺结核耐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肺结核耐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勋
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肺结核耐药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失去敏感性,常见的原因包括不规范治疗、传播耐药菌株和患者免疫功能较弱。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病因后采取规范的药物治疗、联合用药和生活干预措施。
1、不规范治疗是主要原因
肺结核患者如果未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常常会导致结核菌未被彻底清除,部分细菌会因长期暴露在药物中而产生耐药性。例如,漏服药物或提前停药都会增加这种风险。针对这一点,患者需要坚持全程规范治疗。用药方案通常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若已发生耐药,则需使用二线药物如利奈唑胺或贝达喹啉等,具体治疗由医生确定。
2、耐药菌株的传播
耐药性肺结核菌株可通过空气传播,导致他人感染后直接形成耐药肺结核。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人群密集、通风较差的地方,或在抗药性的患者之间相互传播。为了控制这类传播,患者需严格遵守隔离和预防措施,比如佩戴口罩、改善通风条件。接触者筛查也非常重要,必要时服用预防性抗结核药物。
3、免疫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容易耐药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更容易感染结核菌,同时也更容易因为治疗反应不足而增加耐药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以及艾滋病患者都属于高风险群体。对于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提升免疫力,如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加强营养补充。定期检测耐药风险,并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也非常关键。
4、其他引发耐药的因素
外部因素如药品质量不合格、医疗资源短缺导致的随意更换药物,也可能引发耐药。自我用药或使用民间偏方未经科学验证,也会增加病情复杂性。面对这些情况,患者需重视正规医疗的重要性,避免个人擅自用药或偏信非科学治疗方法。
肺结核耐药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延长治疗周期,甚至危及生命。务必高度重视规范治疗、病情监测和长期管理,坚持与医生合作,按照科学途径完成治疗流程。同时,对于耐药风险较高的人群,更要注重预防和早诊早治。只有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肺结核耐药的发生率,并实现健康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结核复查怎么复查

肺结核复查通常需要结合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判断病情是否好转或完全痊愈。主要包括胸部影像检查、痰检和血液检查三大类。 1胸部影像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肺结核复查的核心工具,可观察肺部病变范围是否缩小、纤维化或钙化情况是否改善等。如果医生需要更精确的判断,可能会安排胸部CT扫描,以获取更清晰的影像资料。建议复查前咨询明确是否需要影像检查及具体项目。 2痰液检查 复查时,痰液检测主要用于评估体内是否仍有活动性结核杆菌。如果患者痰液涂片呈阴性,说明传染性下降或基本消失。还有更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其可以进一步明确感染活跃性,但检测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8周。新型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也能快速筛查结核病,但费用可能较高。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辅助判断患者体内炎症状态或感染指标,例如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特异性检测结核感染反应等。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判断病情控制情况。 肺结核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复查,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的检查安排。一旦复查提示有病情加重或未愈合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康复进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