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由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危及多个重要器官的供血,若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其病因主要涉及感染源、免疫反应和器官功能受损,治疗则包含针对感染的抗菌治疗、支持血压的药物以及器官功能支持。
1、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发,常见病因有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时,身体会产生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强,结果就是血压下降、器官供血不足。高龄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存在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的患者更易发生。
2、主要症状和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最重要的表现是低血压即使输液后仍持续,可能伴随皮肤湿冷、心率加快、尿量减少。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急促等,严重时表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争取早期诊断和干预。
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感染是根本病因,因此需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和可能的致病菌,常用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卡泊芬净或万古霉素等。
血流动力学支持:先通过快速补液如晶体液改善血压,若仍无改善,需要使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提升血管张力。
器官支持:在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下,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或其他辅助手段维持生命体征。
4、如何预防感染性休克?
日常应注意提升免疫力,保持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对慢性病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来说,及时治疗初期感染并尽早就医至关重要,不能忽视发热、寒战或体能下降等警示信号。
加强卫生习惯,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且急危重症,任何可疑症状都需尽早就医以避免延误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防控初期感染,是预防的关键。正确认识病症、紧急应对和规范治疗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