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又叫什么病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又叫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称为“红斑狼疮”或“狼疮”。它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引发多系统损害。治疗需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理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狼疮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病毒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暴露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生理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尤其是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更容易发病。外伤或感染也可能触发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疾病活动。病理上,狼疮涉及免疫系统失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皮肤、关节、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器官损害和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核心,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抗疟药如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快速控制炎症。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并发症,如严重肾脏损害时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患者应避免紫外线照射,使用防晒霜,穿着防护衣物。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多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类、乳制品和绿叶蔬菜。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整体健康。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管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疾病活动性和器官功能。心理支持也很重要,患者可通过加入支持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和抑郁。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教育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学会识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通过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更好地管理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油脂粒和脂肪粒的区别

油脂粒和脂肪粒在成因、外观及处理方法上存在较大区别。油脂粒多由毛孔阻塞及皮脂分泌过多引起,而脂肪粒通常是皮肤纤维小囊或外伤性皮下损伤形成,两者虽然外观相似,但起因和去除方式有显著不同。 1、油脂粒的成因与应对 油脂粒也叫闭合性粉刺,是由皮脂腺分泌异常引起的,甚至可能和毛孔堵塞、面部清洁不足或化妆品使用不当有关。外观通常为皮肤表面微小的白点,有轻微隆起。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清洁面部:选择温和清洁产品,每天早晚清洁,尤其是油性皮肤。 控油护肤:使用含有水杨酸、果酸成分的护肤品能缓解皮脂堆积及毛孔堵塞。 避免厚重化妆品:选用清爽型化妆品,避免堵塞毛孔。 若情况严重,建议前往皮肤科就诊,可通过专业清理毛孔、果酸换肤或局部药物改善,推荐外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等。 2、脂肪粒的成因与应对 脂肪粒是一种皮肤纤维小囊,通常由于皮肤外伤如过度揉眼、护肤产品不当或皮肤表层油水失衡导致,其外观类似小白点,但大多不伴炎症,也不容易自行消失。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 避免刺激皮肤:避免用力揉搓或挤压,很多脂肪粒的形成都与外伤有关。 改善肌肤屏障:使用含有神经酰胺或玻尿酸的修复类护肤品,避免用油脂过高的面霜。 温和去除:如果脂肪粒持续存在,可尝试专业方法,包括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或微针去除。 3、两者的核心区别 从病因来看,油脂粒属于毛孔堵塞引起,脂肪粒则是皮下囊肿;从外观上,油脂粒多见于皮脂腺分布旺盛区域如额头、鼻翼,而脂肪粒常见于眼周;从处理方式看,油脂粒更强调控油和疏通毛孔,脂肪粒则与皮肤修复及医学手段相关。 油脂粒和脂肪粒虽然容易混淆,但成因和处理差异明显。建议仔细辨别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以避免误治或肌肤损伤。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