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幼儿急疹出诊后还发烧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幼儿急疹出诊后还发烧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楠
张楠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幼儿急疹出疹后仍发烧,可能与病毒未完全清除、继发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需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高热3-5天后出疹,疹出热退。但部分患儿出疹后仍持续发烧,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 病毒未完全清除。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病毒在体内尚未完全被免疫系统清除,可能导致体温反复升高。2. 继发感染。幼儿急疹期间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如中耳炎、肺炎等,导致发烧持续。3. 免疫反应。出疹后免疫系统仍在对抗病毒,可能引起低热或体温波动。
针对幼儿急疹出疹后仍发烧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1. 观察体温变化。使用体温计定期监测体温,记录发烧时间和温度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2. 物理降温。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散热。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剂量和用药间隔。4. 补充水分。发烧可能导致脱水,需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5. 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若幼儿出疹后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精神萎靡等,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排除继发感染或其他疾病。治疗上,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针对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幼儿急疹出疹后仍发烧,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通过合理的护理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大多数患儿可顺利恢复。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促进患儿康复。若发烧持续不退或症状加重,务必及时就医,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母乳性黄疸三大特征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一般包括持续时间较长、体重增长正常、与母乳喂养相关。该类型黄疸多发生在足月健康新生儿中,大多数情况下对婴儿健康无严重影响,但仍需及时监测和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1、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1-2周,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1-3个月,但随着婴儿逐渐长大,肝功能完善,黄疸会自然消退。因为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尚不成熟,加上母乳中某些物质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持续存在。如果宝宝状态良好,例如吃睡正常、活力足,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定期监测黄疸指数,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1-2天来观察症状是否改善。 2、体重增长和健康状况正常 尽管母乳性黄疸出现时皮肤和眼白可能发黄,但大部分黄疸宝宝的体重增长和日常表现没有异常,这也是鉴别母乳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重要线索。如果婴儿体重增加缓慢、呕吐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溶血或其他病理原因引发的黄疸。 3、与母乳喂养相关 母乳性黄疸仅发生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延缓肝酶的成熟及胆红素排泄,进而引起黄疸。部分家长担心母乳喂养会对宝宝健康不利,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增加喂奶频率、保证宝宝每日摄入足够水分量,能够帮助其更快代谢胆红素。如果怀疑是因为母乳成分引起,可短暂停母乳改为配方奶2-3天,观察黄疸改善情况,随后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大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时留意宝宝症状变化,并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若伴随发热、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应第一时间咨询儿科确保宝宝健康不受影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