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 肾炎

栓塞性肾炎怎么办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栓塞性肾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国喜
张国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栓塞性肾炎是一种因血栓阻塞肾脏血管引发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以免肾功能受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
栓塞性肾炎的主要原因是血栓阻塞肾脏血管,影响血液供应。血栓的形成可能与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或感染有关。高凝状态可能由于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长期服用避孕药或癌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则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创伤或感染也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形成血栓。
针对栓塞性肾炎,药物治疗是首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可以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则有助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如厄贝沙坦、氨氯地平以控制血压,减少肾脏负担。手术治疗适用于血栓较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常见手术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如血栓切除术、血管成形术,以及开放手术如血管搭桥术。
生活方式调整对预防和治疗也至关重要。饮食方面,建议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的蔬果,如菠菜、苹果。运动方面,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可改善血液循环。戒烟限酒也是必要的,因为烟草和酒精会加重血管损伤。
栓塞性肾炎的早期治疗对于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炎尿检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肾炎尿检的三个主要指标是尿蛋白、尿潜血和尿微量白蛋白,这些指标通过尿液分析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是否受损。出现异常结果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1、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分析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会滤过血液并保持蛋白质不进入尿液,当肾炎引起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时,蛋白质会异常地进入尿液并引发尿蛋白升高。若发现尿蛋白阳性,需尽快检查病因并进行治疗。通常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如低盐、低蛋白饮食、使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以及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 2、尿潜血 尿潜血指在尿液中检测到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存在出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数量能够帮助判断是否为肾小球性疾病导致的血尿。对于潜血阳性,进一步确诊的方式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者肾活检等。治疗方面可涉及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者纠正基础病因,例如处理感染等。 3、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脏病的重要筛查指标之一,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人群更应关注。当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升高时,通常预示肾小球出现早期损伤,尚未发展到大量蛋白尿的程度。这是一个预警信号,此时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规律运动、早期使用药物ACEI或ARB对保护肾功能非常关键。 准确解读尿检指标是评估肾炎病情的重要基础,若出现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定期体检可帮助早期发现问题,从而在疾病初期采取干预措施,避免肾炎发展为更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