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引起腹泻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电解质、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腹痛、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但需全程规律用药以避免耐药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
2、营养支持治疗
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可补充肠内营养粉剂或静脉输注氨基酸注射液等。建议选择高蛋白、高热量、低渣饮食,少量多餐。严重营养不良者需监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3、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高脂食物,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可适量补充发酵乳制品调节肠道菌群。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摄入。
4、补充电解质
腹泻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口服补液盐散或氯化钾缓释片。轻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溶液,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腹泻。
5、手术治疗
若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可能需行肠粘连松解术或肠切除吻合术。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并加强切口护理。手术适应证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决定。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饮食需注意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肠镜检查评估疗效。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劳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疗程,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