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永生
张永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且大多属正常现象,主要由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及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壞代谢所致,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若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原因之一是胎儿时期的红细胞含有胎儿血红蛋白在出生后被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这些胆红素由于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来不及被代谢到肠道排出,因而积聚在体内,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这种现象健康的新生儿非常普遍。
2、症状表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2-3天达到高峰,并在4-5天后逐渐消退,皮肤黄染症状多从面部开始向胸腹部、肢体扩展,黄疸一般情况下不会伴随其他明显不适,体重增长、吃奶睡眠情况都正常。如果黄疸程度不明显,且在10-14天内完全消退,则可以判断为生理性黄疸。
3、家庭护理建议
对于生理性黄疸,家长可在家通过以下方式护理:
多喂奶:通过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排出。建议每天保持8-12次喂奶。
日光照射:每天适当让宝宝的皮肤接受自然光照射避免阳光直射,隔窗照射即可,可加速胆红素代谢。
注意观察:每天注意黄疸的范围和程度是否持续加重,如发现腹部以下也发黄或宝宝吃奶减少、嗜睡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
4、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虽然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但以下情况需警惕可能存在病理性黄疸的风险,且应立即就医: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黄疸在2周内未消退,或退而复现;
黄疸不断加重,达到手脚部位,或伴随大便颜色变浅、尿液颜色变深等症状;
黄疸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体重不增、拒奶、嗜睡、精神反应差等。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多是正常现象,但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和科学护理。如果症状异常或持续时间较长,尽早就医可避免病情恶化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发烧37.6怎么办

新生儿体温达到37.6°C属于低度发热,暂时无需恐慌,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同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果体温继续升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未成熟生理原因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过热的环境、穿盖过多或室温过高可能导致轻微发热。建议将室温维持在22-24°C,衣物选择轻薄透气的材质,不要捂得过紧,用体温计确认腋下温度。必要时适当减少衣物或退热。 2、感染引起病理原因 感染是新生儿低度或高度发热的常见原因,需警惕如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疱疹病毒等和细菌感染败血症、肺炎等。若新生儿发热伴有其他表现,如吃奶减少、嗜睡、皮肤发青、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血液检查、胸片等辅助检查来确诊,并根据病因选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 3、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外部因素 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短暂的低度发热,这是免疫系统对疫苗刺激的正常反应。若体温低于38°C且精神状态良好,可先观察,补充水分,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如果体温超过38°C,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液体剂型。 4、患病期间护理方法不当护理原因 护理不当如包裹过暖、频繁使用暖箱或忽视保温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热或体温升高。家长需要学习科学的护理方法,如正确洗澡避免水温过高、适当调节湿度并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 5、需要积极观察 如果发烧程度不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体温继续升高,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需要注意医生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如脑膜炎等可能性。 家长需时刻关注新生儿体温变化,掌握正确护理及判断疾病的基础知识,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