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吗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凤英
王凤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是的,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播途径被清晰界定,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下三种方式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与被病毒感染的血液直接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例如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纹身或穿刺设备。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病毒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给婴儿。
性接触传播: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病毒可以通过体液进入体内。
2、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多数感染者无明显表现,容易被忽略。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眼白或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如果感染者长期未接受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均需按剂量或时间接种。
避免高风险行为:避免共用注射设备、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沾染血液的物品,进行医疗操作时选择正规医院。同时,在性接触时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孕妇筛查:对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在分娩后给新生儿及时注射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大幅减少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4、乙型肝炎的治疗办法
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毒复制,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抗病毒药物:例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需要长期服用以抑制病毒活性。
肝保护治疗:使用保肝药物帮助修复受损肝细胞,如甘草酸类药物或谷胱甘肽。
定期检查:通过定期肝功能检查以及腹部超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是可以预防的传染病,通过疫苗接种、规范医疗操作以及安全行为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已感染乙肝,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发展。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并采取主动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是乙肝活动期

乙肝活动期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伴随肝脏炎症和损伤加重的阶段,需要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加以控制,以避免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后果。 1、乙肝活动期的表现与诊断 乙肝活动期的主要特点是乙肝病毒在血液中持续高水平复制,通常伴随肝功能异常,即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有些患者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不适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化验发现异常。确诊需要结合HBV-DNA检测病毒载量、肝功能和肝部影像学检查。有条件时可通过肝活检明确炎症与纤维化程度。 2、乙肝活动期的病因 乙肝活动期通常由多种因素引发: 1病毒因子:病毒的基因型、变异株和入侵方式会影响病情的活动性。例如某些基因型的病毒更易导致活动性炎症。 2免疫因素:当人体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毒时,会诱发肝细胞损伤,导致炎症。 3外界因素:如过度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或使用对肝脏有毒性药物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乙肝活动期。 4并发症的影响:合并脂肪肝、感染其他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或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更快。 3、乙肝活动期的治疗方法 有效治疗可以延缓或逆转肝脏损伤,降低肝硬化与肝癌的风险: 1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是治疗首选,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但存在一定副作用。 2保肝治疗:常用肝细胞保护剂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受损的肝细胞膜结构。 3健康管理:需严格戒酒,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同时减少过度劳累和熬夜行为,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4、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与生活方式对乙肝活动期的控制至关重要: 1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豆腐、鸡蛋等,补充充足的营养。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切忌油腻、过甜的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 3定期锻炼,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乙肝活动期是慢性乙肝的关键阶段,需要患者警惕病情恶化,严格遵医嘱积极治疗,结合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定期监测病情动态,以维护肝脏健康,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