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要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亢晓冬
亢晓冬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主要鉴别要点在于症状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及严重程度,前者通常持续时间短、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后者多为持续剧烈疼痛,需紧急治疗。具体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临床处理方面展开分析。
1、发病机制
心绞痛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常在劳累、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等诱因下发生,休息后缓解。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导致心肌坏死,多为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所致,其发病常伴有明显器质性损伤。
2、症状表现
心绞痛的疼痛多位于胸骨后,表现为压榨样或烧灼感疼痛,常向左肩、左臂或下颌放射,但持续时间一般少于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肌梗死疼痛更严重,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及硝酸甘油多数无效,且可能伴随出汗、恶心、呕吐甚至昏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3、辅助检查及诊断
临床上,心肌酶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MB的升高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而心绞痛时这些指标通常正常。心电图在心绞痛时可能无明显改变或表现为一过性缺血性改变,而心肌梗死则多体现为ST段抬高或T波深倒。必要时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4、治疗方案
针对心绞痛,可采用短效硝酸酯类药物快速缓解症状,同时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肌供血。心肌梗死需急症处理,常规起始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血管扩张药物如硝普钠,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紧急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虽有一定相似性,但发病机制及后果差异显著。怀疑心肌梗死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抢救,避免延误治疗带来不可逆后果。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应坚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和规律运动,并按需定期体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有前兆吗

心肌梗死通常有前兆,常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恶心、出汗等,应尽早警惕并立即就医。通过了解典型表现、监测危险因素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1、心肌梗死的主要前兆 心肌梗死的前兆通常表现为胸部中央或左侧压榨性疼痛,可能伴随胸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颌。还可能出现气短、恶心呕吐、大量出汗、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在休息或轻微活动时。部分人群,如老年人或女性,可能前兆更为不典型,例如单纯感到疲劳、头晕或胃部不适。 2、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心肌梗死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吸烟、饮酒过量、不健康饮食等生活习惯,或者家族心血管病史。如果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应定期体检,监测血脂、血压和心电图。肥胖和缺乏锻炼也是重要的诱因。 3、发现前兆后如何处理 1立刻就医:一旦出现胸痛持续超过5分钟并伴随其他典型症状,需立刻拨打急救电话,不要自行开车前往医院。 2服用药物:如有医生开具硝酸甘油片或阿司匹林,可按照医嘱在等待过程中服用,以缓解症状和减少血栓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 3平稳情绪:保持平躺或坐姿,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心脏负担。 4、预防心肌梗死的措施 1日常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果蔬,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限制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2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游泳或自行车骑行。 3管理情绪:缓解压力,注意心理健康,如必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心肌梗死往往并非毫无征兆,了解它的典型前兆和高危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并采取紧急行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同时定期检查尤其重要。如果您已有相关危险因素,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