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吐下泻怎么回事怎么办
宝宝上吐下泻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需及时补液防脱水,必要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或对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治疗以口服补液盐为主,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并调整饮食。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传播。症状包括水样便、呕吐、低烧,持续3-8天。确诊需粪便检测,治疗主要依靠补液,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
2.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食物后引发胃肠炎,表现为黏液血便、高烧。需粪便培养确诊,轻症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中重度需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同时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
3. 饮食因素
突然转换奶粉可能引发乳糖不耐受,表现为喝奶后腹胀腹泻。可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辅食添加不当如过早摄入蛋清、芒果等致敏食物,需暂停可疑食物,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
4. 护理要点
每公斤体重每天补液50-100ml,选用口服补液盐Ⅲ。呕吐后禁食1小时再少量多次喂水。饮食改为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果汁加重腹泻。母乳喂养继续,配方奶喂养可稀释为1:1。
5. 就医指征
出现嗜睡、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呕吐、高热超过39℃需急诊。早产儿、3月龄以下婴儿腹泻建议立即就诊,避免发展为败血症。
保持手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可预防交叉感染。轮状病毒疫苗在6周-8月龄接种有效。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进展。脱水纠正后2周内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继发性乳糖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