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胃好的中药
发布时间:2019-08-2748543次播放
视频内容:
中医认为只要能够顺应脾胃生理功能特点的药物,兼可以达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对胃好的中药常见的有陈皮、扁豆、砂仁、豆蔻等化湿醒脾的中药,以及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补气的中药,干姜、高良姜等温脾胃散寒的中药,还可以配伍半夏、厚朴、旋复花、代赭石等降胃气之逆的中药,共同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脾胃的生理特点主要是脾主升清,喜燥恶湿;胃主降浊,以降为和。临床上外感寒热湿邪,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均可以导致损伤脾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熬中药的办法

熬中药用什么锅熬中药可以用砂锅。在熬中药时非常有讲究,如果过去不理想可能会造成药效的流失,还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而使用砂锅是煎药最好的锅具,主要是因为砂锅的传热比较均匀,而且无毒无害。其实还有很多容器能够代替煎药,比如不锈钢器具,主要是重量轻、不生锈、无毒、经久耐用,在煎制一些碱性药物或酸性药物时,要避免使用铝制品。熬中药多长时间合适一般中药的熬煮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头煎半个小时,第二煎20分钟,合在一起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如果煎煮之前需要泡药,再需要半个小时的浸泡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基本就完成煎煮的所有工作。但是,有些药物会有特别的说明,比如有一些需要先煎的药物,会特别要求要先煎,在常规的头煎30分钟之前,需要额外的先煎15分钟,再下其他不需要先煎的用药,有些药物只需要后下,后下就在临出锅前10-15分钟的时候投入这个药物就可以了。有一些有特别要求的,需要另煎兑入的,往往需要用小锅另外再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根据医生的要求予以特别的煎煮。熬中药的禁忌熬中药期间,中药材一般是要泡1-2个小时的。熬制过程中一般是3:1的比例,也就是在熬药之前放三碗水,最后只熬至剩下一碗水才算是熬好了。另外大部分中药都尽量在服药期间不喝茶水、不吃绿豆、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就是对熬药的器皿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金属器皿熬药是不可以的,有可能是金属跟中药材发生反应。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最好中药熬之前要泡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组方。如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如含有菊花、金银花、麻黄、桂枝等质地较轻的,需要浸泡15-20分钟即可,不需要泡时间太长。如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如莲子、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等质地较为坚硬,需要泡的时间长,大约在30-60分钟左右,药物的效果才会完全被浸泡出来。如果是普通方剂,质地不是很坚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另外一些贵重药物需要单独浸泡,如人参、西洋参等,需要单独泡或者单独熬,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被浪费。熬中药加多少水合适熬中药加多少水与第几次熬药有关。在熬中药时,第1副药一般煎三次,现煎现加,以后每一次加水的时候,也应该适当性高于药的一公分,可以直接放在凉水中浸泡两个小时。第2次熬药时最应该保持持平,用凉水浸泡8-12个小时。第3次熬药时水可以适当性的低于一公分,也应该放在凉水中浸泡8~12个小时,每次熬药最起码都应该剩下80-100毫升。
苍耳子的效果与作用有什么

苍耳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之一,主要是在耳鼻喉科的疾病当中用得比较多,苍耳子这个药是一种野生的杂草,它是味苦、性温、归肺经,临床上主要是对于一些肺经的疾病,肺经被风寒所袭,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原因造成了肺气不足,临床上出现的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患,常见的就是像过敏性鼻炎这种疾病,由于平常可能感冒以后受凉以后没有得到及时地治疗、治疗不彻底,或者是经常的感冒,身体不太注意养生经常感冒,造成了上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下降,出现了过敏性的鼻炎甚至包括过敏性结膜炎,一块出现的时候患者经常是打喷嚏、流鼻涕。另外这种鼻涕是比较清的像水一样,闻到特殊的气味或者是天气变化、周围的温度一变化就会打喷嚏,比如说有些人每到吃饭的时候就打喷嚏、流眼泪,这时候可能是饭菜离嘴边比较近的时候,这种热气刺激了鼻黏膜,另外就是天气变化的时候,也会出现打喷嚏、流眼泪,而且喷嚏是一个接一个喷嚏停不下,或者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或者秋天的时候,比如空气当中花粉的浓度比较高的时候,也会出现打喷嚏、流眼泪的情况,像这种上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那么说苍耳子,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除了过敏性鼻炎以外,另外像鼻息肉、像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等等,苍耳子都有治疗效果,只是要配合不同的药物,比如说鼻窦炎要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像蒲公英、地丁、银花、连翘等等配合不同的药物治疗。
陈艾草功效与作用
艾草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中草药,具有众多作用,比如可以杀菌消毒、活血化瘀、镇静安眠、驱赶蚊虫等,但对于女性而言,还能有效有助于改善痛经症状,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
绿茶有什么禁忌
绿茶有好处,能够提神醒脑、减肥、抗癌等,但是它也有很多禁忌,不论生什么病的人一定不能喝绿茶,失眠的人也不建议和绿茶,尤其是在睡前。还有就是要掌握喝茶的方法,头泡茶不要喝,也不能空腹喝茶,以免引起肠胃不适的情况发生。

肝肾亏损的症状
肝肾亏损时间久,身体亏损或年龄较大。身体比较瘦弱,肾精亏损会导致肝血不足容易引起肾精亏损,可有头晕、耳鸣、心烦、心慌、多梦、容易惊醒、腰疼、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容易急躁,舌红、脉细等。还伴有原发病症状,如妇科疾病患者伴月经不调、月经量减少,延迟不来或者干脆经闭,眼科如眼睛干涩,慢性结膜炎、视物不清、看东西花或者事物有遮挡。颈椎病人也可见肝肾不足症状,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后期,也会见到肝肾亏损症状。原发疾病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便尿频等症状,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讲,属于肝肾不足,肝肾亏损。

山药的功效
健中补虚、长肌肉、耳聪目明、增强免疫功能。山药具有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可以耳聪目明。本草纲目里认为山药能够益肾气、健脾胃、止泻利、化痰涎、润毛皮。目前来讲这现代医学研究山药具有诱导干扰素、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第一,临床上的主要用山药治疗消化系统症状,比方说像常年的腹泻、拉肚子,以及食欲不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第二,就是山药的能够治疗咳喘,山药长期服用可以对这种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病人的这种咳痰喘的症状具有很好的这种改善作用。第三,就是山药能够益肾气,对于这种腰膝腰酸背痛以及这种常年的这个小便不好或者是这个睡眠不好,用山药然后益肾气可以改善这种肾虚这种情况从而改善这个人的整体的这种精神状态。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番泻叶有副作用吗
肠胃功能紊乱、流产。番泻叶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味甘苦,是寒性药物,从中药的归类来说属于攻下药,就是可以往下泄,而且力量非常大,所以叫攻下药或者峻下药,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短期服用就可以很好地治疗便秘,比如在做胃肠镜检查之前,尤其是肠镜检查之前,为了让大便拉得更痛快,在服用普通的肠道准备的西药之前,尤其对于一些长期慢性便秘的患者,可能都会吃一些番泻叶,这样可以保证肠道的清洁。但是番泻叶不建议长期服用,长期服用番泻叶可能会导致身体的肠胃功能紊乱,尤其它的泻下作用比大黄都猛烈,可以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这些症状,尤其是体虚和长期便秘的患者还不易长期服用,如果是孕妇建议不要服番泻叶,可能会导致流产。

槐角子泡茶喝通便吗
槐角子泡茶喝可以通便。槐角子是有清热、凉血、润肠作用的一味中药,它泡茶喝有通便的作用,但是便秘的各种情况不一样:第一,有一些老年人的便秘是由于胃肠蠕动慢,中医上叫做气虚便秘;第二,有一些人由于肠道的津液非常少,属于肠燥的便秘,这两种情况喝槐角子可能作用就不是非常大。槐角子适合那种热结的便秘,因为它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用在这种便秘上效果非常好,气虚或者肠道阴虚、津液少造成便秘,喝槐角子的作用不大。因此槐角可以通便润肠,但是它有自己的适应情况。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中药禁忌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脉瘀阻的心腹、胃脘疼痛,月经不调,血滞经闭,疮痈肿痛,热入营血,跌打损伤,风湿麻痹。丹参不与藜芦配伍,孕妇禁用,月经量大的妇女慎用。临床上常用于心脉瘀阻的心腹、胃脘疼痛,妇女的月经不调,血滞经闭,外科的疮痈肿痛,还可用于温热病入营血分,可见高热、心烦失眠、神志不清等症状,也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痹等症状。丹参是一味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常配伍竹叶、生地、玄参、夜交藤等凉营血而安神的药物,活血化瘀宜酒炙用。另外传统中药“十八反”里指出,丹参不可与藜芦配伍,其次孕妇要禁用,经期月经量大的妇女也要慎用。
生地黄作用和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将地黄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者为鲜地黄,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者,为生地黄。地黄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以河南怀庆府所产者为道地,又称为怀地黄。地黄甘苦,性寒,归心、肝、肾三经。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营血所见舌红、神昏等症状,多与玄参、连翘、丹参同用,如清营汤,用于治疗血热所导致的便血、尿血等症状,多与地榆同用,如两地丹;生地黄还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等,多与知母、地骨皮同用,如地黄膏;也用于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津液已伤、邪伏阴分,多与青蒿、鳖甲、知母同用,如青蒿鳖甲汤;生地黄还可以治疗肠道津伤、肠燥便秘等,与玄参、麦冬同用,如增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