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1763830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忽然失去意识、剧烈头痛伴呕吐,警惕动脉瘤破裂
一名73岁女患者,和好友一起去公园锻炼身体,患者心脏支架植入术五年,平日未出现明显不适,结果运动途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家属急忙陪同前来我院就诊,经各项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动脉瘤3级,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渐平稳出院康复。
脑动脉瘤是脑卒中吗
脑动脉瘤与脑卒中并没有实质性差别,脑动脉瘤与脑卒中是在脑动脉上的一种疾病,这两种并没有实质性差别,在潜伏期不会有任何症状,脑动脉瘤是在动脉血管处引起肿大的情况,而脑卒中是脑动脉瘤破裂后的情况。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方法
脑动脉瘤分为窄颈和宽颈动脉瘤,以及部位复杂的较大动脉瘤,超大动脉瘤。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是通过介入,导管里头有一个导丝走股动脉,或者是脑动脉,插进来,最后直接到达脑部动脉瘤入口附近,导管里头有微丝,它可以把弹簧圈还有支架等等一些物件,送到动脉瘤的附近。窄颈动脉瘤可以直接用弹簧圈给它栓塞;宽颈动脉瘤,可以植入支架;对于部位比较特殊,瘤体较大的,可以用密网孔支架介入;特别大的动脉瘤,还可以把窄瘤动脉直接闭锁。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是微创的,风险小,效果好。

脑动脉瘤遗传吗
脑动脉瘤不是遗传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遗传学依据,但是脑动脉瘤会发生家族性聚集的现象。有时候在临床上会遇到一个家族中多个近亲成员同时罹患脑动脉瘤的情况。如果患者本身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他的近亲属也应该进行体格检查。一旦发现家族另一成员患有动脉瘤,医生应该认真分析患者所有资料,制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建议所有患者都治疗,因为家族相关动脉瘤即使很小,出血的几率也很高,医生可采取低风险、高成功率的方法治疗。脑动脉瘤一般在家庭中是单发,在家族中出现聚集现象是偶然现象。

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类型,人脑表面被覆有三层膜,由内向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如果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血液可能会聚集在软脑膜和蛛网膜间,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外伤性,指病人发生车祸或者打架,由于脑组织的外伤、脑挫裂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二种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5%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10%到15%是因为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脑动脉硬化或者是烟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脑动脉瘤破裂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常严重。
脑动脉瘤会有遗传吗
脑动脉瘤早期症状

脑动脉瘤可以形容是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不爆炸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破裂的时候严重可发生颅脑内的出血。脑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脑室出血等严重的症状。病人轻则表现为头疼、呕吐;重则可能会发生抽搐,甚至是昏迷、死亡等严重的后果。主要有两种诊断措施,一种是无创性脑血管诊断措施;另一种是有创性诊断措施。无创性的诊断措施主要包括脑CT、脑核磁、CTA、MRA这些诊断措施。所谓CTA,A是动脉的意思,CTA指的是CT的脑动脉成像。MRA指的是核磁脑动脉成像,这是无创性诊断措施。通过CT或者核磁能看到脑实质、脑室,还有脑组织的影像,通过CTA和MRA可以看到脑血管的影像,这是无创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措施或者手段。有创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手段,主要是指DSA,又称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因为它是手术性的检查,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导管操作。选取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造影管对供应脑组织的四根血管,包括双侧椎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分别进行造影,来诊断脑血管病。如果有颅内动脉瘤,通过DSA这种检查措施可以明确诊断。目前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包括颅内动脉瘤在内的脑血管病的金标准。CTA、MRA这些无创性的诊断措施,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也达到了90%以上。对于比较棘手的脑动脉瘤,还是需要通过DSA进一步确诊。
未破裂的脑动脉瘤要不要手术

未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一定必须手术。一般对于直径小于五毫米、形态规则的动脉瘤,主张保守观察。但是对于以下情况,主张积极的手术干预:第一种情况是直径大于五毫米;第二种情况是颅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第三种情况是在随访过程中,颅内动脉瘤进行性增大;第四种情况是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颅神经麻痹的症状,比如单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这种情况和颅内动脉瘤有很大关系;第五种情况是对于直径小于五毫米的颅内动脉瘤,如果发生在前交通、后交通或是后循环,或者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家族史,或者因为其他疾病需要服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需要积极的干预;第六种情况是手术,需要评估手术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如果手术的获益非常明确,手术难度和风险也不大,可以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干预治疗。总体而言,因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一旦发生破裂出血,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疾病,所以对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要不要积极进行干预,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手术获益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和患者沟通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仅仅只对于脑动脉瘤来讲,第一步就要做一个头部ct检查。这个头部ct检查的目的就是看是否有出血,如果出血,在头部ct上会显示出高密度影,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未破裂的动脉瘤没有出血,可以暂时先保守治疗。查看动脉瘤的形态,然后一定要做一些血管的检查,包括像ct的血管检查,核磁的血管检查,或者是脑血管造影。这三种检查每一个都有利有弊,头部的核磁血管检查,这个相对比较快,不往体内打药,但是形成的图像来讲影比较大,误差相对比较大,所以只能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一种筛查。头部ct的血管造影相对比较清楚,但是需要往体内打碘海醇或者是相关的一些造影剂。有的人会出现一些过敏的情况,这个相对比较简单,时间来讲,基本上有十分钟左右就能够出现完整的图像,适用于一些在紧急情况下,而且造价相对比较低,一般的三甲医院或者是二甲医院都能可能配备。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如果核磁的血管检查和ct的血管检查均未能发现动脉瘤,一定要做一个脑血管造影的检查,这个是大夫亲自去在X线底下做的一个检查,它是一个动态的检查,它是可以明确的看出动脉瘤的大小以及动脉瘤的位置,而且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脑动脉瘤术后,最害怕的一个并发症就是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因为在手术当中有的不致密填塞,或者有的只是仅仅动脉瘤的塑形,这样如果术后血压没有得到完善的控制,有可能会引起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再就是脑梗塞的发生。在术中包括介入栓塞,有可能弹簧圈的脱落,或者是在开颅夹闭的时候,夹闭到其他血管,或者在分离的时候电凝了其他血管,造成一些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造成梗塞的情况。还有就是脑血管痉挛,一般情况发生在自出血之日起14天到17天,这个时候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时期。脑血管痉挛就是血管的抽筋,血管变成了一个狭窄的状态,这样也会造成远端血供的欠佳,因而引起脑供血的不足,严重会形成脑梗塞的情况。其他的一些全身的并发症,包括像肺部感染,或者双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等。远期的一些并发症,包括像脑积水、伤口的不愈合等等,因此要想改善这些情况,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第一点,完善术前检查,明确颅内究竟有几个动脉瘤以及动脉瘤的具体形态。第二点,术中一定要仔细操作,温柔的操作,保证减少动脉或者是一些其他血管的损伤。第三点,加强术后的看护。
脖子发硬?警惕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但却比肿瘤更凶险,因为它随时可能“爆炸”。它是神经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就这种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医生通常会将其比喻为“生长在脑袋里面的不定时炸弹”,因为脑动脉瘤何时生长、何时破裂、破裂后危害多大,在现有医学认知条件下无法准确预测,而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却会危及患者生命。那么,脑动脉瘤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又该如何早防早治呢?
脑动脉瘤破裂能活多久
脑动脉瘤破裂能活多久?脑动脉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动脉瘤破裂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随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一旦发现该疾病的症状表现,一定要积极的到医院进行治疗才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脑动脉瘤破裂能活多久?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遗症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遗症临床上包括:1、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造影、插入微导管或填塞弹簧圈时,均可能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2、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斑块脱落,引起脑梗死,遗留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

脑动脉瘤的保守治疗
一旦发现有动脉瘤,不主张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容易发生再破裂,可能会造成病人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病人发生致残跟死亡的几率会有很大提高。应积极在短时间内,紧急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最佳治疗方法根据病人自身特点和动脉瘤形态、部位决定最佳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注意事项
在急性期时,动脉瘤介入手术以后要注意病人血压和血管痉挛情况。一旦发生严重血管痉挛,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破裂出血后,需要注意病人将来是否会发生脑积水的可能性,一旦发生,还需要后续治疗。另外,栓塞术后三个月最好复查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