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状结肠息肉0.3x0.4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11-0592371次收听

语音内容: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内由于黏膜局部的炎症,反复的炎症刺激出现的息肉,是突出于直肠表面的一个隆状突起,其产生的原因多样,具体的有反复感染、年龄因素、胚胎发育异常、进食少纤维素食物、长期吸烟以及遗传等原因,就目前的结肠息肉诊断来看,借助具体的仪器可以判断息肉的位置以及大小,在诊断结果中如果出现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的字样,这说明息肉的位置在结肠的乙状结肠处,其大小为0.3x0.4cm。一般情况下,单发的乙状结肠息肉良性的可能性特别大,但如果是密集的乙状结肠息肉很有可能属于癌变。
如果乙状结肠息肉出现了便血或者是疼痛的症状,应该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息肉之后可以做病理检查,看一下是否有肿瘤的可能性。在手术之后需要注意避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对伤口恢复造成影响。乙状结肠息肉0.3x0.4cm,说明息肉不大,一般来说是良性的,一定要进行病理的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结肠息肉必须要手术吗
结肠息肉不一定非要手术。结肠息肉的话有很多种类型,主要的病理类型就包括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对于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如果是发现了数量较小,数量较少,体积又较小的一些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定期的监测结肠镜,关注一个变化,暂时不需要任何的一个处理对于腺瘤样息肉的话,考虑对于腺瘤样息肉和锯齿样息肉的话,如果是这种类型的,是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的,还是需要积极地进行一个手术的治疗,可以选择结肠镜下的一个切除术,包括这种结肠镜下的一个粘膜的切除术或者是粘膜剥离术来去这样来去进行一个有效的一个治疗。因为结肠息肉的话,目前发病的原因还不是特别的明确,可能会有跟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一定的复发的风险,所以在结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之后,还要定期的监测结肠镜的变化。
语音时长 01:13

2021-12-30

75723次收听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首先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术后留下的伤口可能在24-48小时内流血或大量流血。活动过度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或恶化。其次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饮食清淡,尤其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大约48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同时,应注意观察大便的特征,尤其是是否有大出血。轻度患者会看到少量出血,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如果排出大量血液样本或血块,应及时检查。另外,有必要观察腹部是否持续存在疼痛,是否发烧,是否因受损或穿孔而引起急性感染。另外,肠息肉手术后每年要注意一次结肠镜检查,以随访观察息肉是否复发或遗漏。
语音时长 01:13

2021-04-09

96304次收听

结肠息肉术后饮食与护理
结肠息肉以后的饮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手术以后只能吃半流质的食物,吃面条、小米粥等,三天以后身体恢复一些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日常康复以后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吃一些麻辣食物、油炸食物等,这有利于肠道的恢复。平时注意保暖,避免便秘的情况出现,另外要注意上厕所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出现痔疮、便秘的问题。每年需要定期检查身体,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结肠息肉即使切除,复发的可能性则是存在的。
语音时长 01:00

2021-04-09

86152次收听

结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大多没有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出现便血、粪便改变、息肉脱垂等症状。发生以上症状后,应及时通过结肠镜等检查确诊,结肠息肉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平时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可以更好的促进病情恢复。
结肠息肉有哪些后遗症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后遗症的。治疗后要注意生活习惯,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肠息肉。所谓的肠息肉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的损伤,引起肠内粘膜形成向外凸起的隆起性病变,统称为肠息肉。引起肠息肉的病因,最常见的有炎症性的刺激,比如肠道的慢性炎症,如长期的、慢性的、溃疡性的结肠炎,都会刺激肠粘膜的损伤,从而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同时会引起息肉增生。另外还有便秘的病人,以及长期吃通便药物的病人,会出现结肠黑变病的可能,也会引起肠息肉的增生和变大。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20

53601次收听

结肠息肉严不严重
结肠息肉听起来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息肉去积极治疗,如果确定它可能就是管状腺瘤,那么也不是很可怕,我们已经给它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有了这个苗头,如果我们现在目前为止,发生了结肠息肉,确定有管状腺瘤的,甚至于有炎性息肉的,我们都主张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肠镜。因为如果你大便要是有改变了,你可以随时去检查,我们尽量把癌症,甚至于不好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得了肿瘤也不是很可怕,因为告诉你,如果说有息肉在长为肿瘤,大概其可能也就有两三年到五年的期间,如果你能够按照医院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且你要保证心情愉悦,不要事事都挂在心上,不要每天都愁,要心情开朗,把事想的开一点,最好不要老去生气,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也不能说你得了息肉你就不活了,你就每天都想着这一件事,得了息肉你可以做治疗,做检查,给他都切出去就没有什么事了。现在的主张癌症都可以正常的细胞共存,就甭说那么小的息肉了,这么小的息肉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要特别的紧张,也不要特别的害怕,肠镜目前为止是做防止肠息肉,防止肠肿瘤,防止害怕癌症的金标准。
语音时长 01:54

2020-03-11

56442次收听

02:28
结肠息肉治疗
多发的炎症性息肉,可使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比较大的增生性息肉或者腺瘤性息肉,需在内镜下治疗,还要进行病理检查。如属于多发的炎症性息肉,一般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继续治疗,不需要内镜下的切除。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比较大的,需要内镜下治疗。如果超过零点五以上的,可以在内镜下用电切的疗法来切除掉,切除的息肉还需要送检病理。根据病理类型来决定下一步的复查间隔的时间,以及判断愈后;如果比较小的息肉,零点五以下的可以内镜下用活检钳钳除掉或者用APC电凝。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就是癌性的息肉,活检或切了之后,可能需要追加手术。
02:42
结肠息肉的原因
结肠息肉的原因不是很清楚,有可能是遗传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长期的腹泻有可能长息肉,长期的便秘,会有毒素的残留,有可能这一阵抵抗力低下,心情不愉悦,有点气滞血瘀,中医叫做百病皆于气,这个气行、血行,这个老生气,血液流通的慢,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肿块或斑块。遗传性:如果确实有家族遗传病史,可以积极的去做肠镜去检查,如果确实发现有息肉,就及早的给它切除,如果有便秘,可以去做肠镜检查,如果有肠炎的也可以去做检查。
02:39
结肠息肉严重吗
如果我们现在目前为止,发生了结肠息肉,确定有管状腺瘤的,甚至于有炎性息肉的,我们都主张半年或者一年复查一次肠镜。因为如果你大便要是有改变了,你可以随时去检查,我们尽量把癌症,甚至于不好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得了肿瘤也不是很可怕,因为息肉在长为肿瘤,大概可能也就有两三年到五年的期间,如果你能够按照医院每年做一次检查,而且你要保证心情愉悦,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得了息肉你可以做治疗,做检查,给他都切出去就没有什么事了。现在的主张癌症都可以正常的细胞共存,就甭说那么小的息肉了,这么小的息肉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要特别的紧张,也不要特别的害怕。
02:41
结肠息肉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要心情好,尽量不要拉稀,也不要便秘,要合理的饮食,争取做到每天排便1到2次,或者是两天排便一次,注意定期复查。如果发现有结肠息肉了,一定要每年到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不到一年有腹泻,便了,排便有浓血,要随时到医院去做检查。如果生气,要把气散出去,中医叫做气滞血瘀,血瘀时间长了,气行不了,血也行不了,就可能会长肿块。息肉不是癌症,是炎症,吃点肠道的消炎药即可。息肉有可能是腺瘤,腺瘤它长成癌,至少还要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你给它切除了,下次再复查也会好的。
02:39
结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恢复
一般的小的息肉术后,术后三天左右就可以恢复了,如果小于0。5公分的,当天做肠镜,当天切除息肉,只要当日喝一点热的粥或者是萝卜汤,排了气就可以了。如果说大于0。5公分,小于一公分的,就可以住院,要禁食三天,不能让大便排出,因为排大便,吃了饭了以后就会有肠蠕动,肠蠕动切除的部位,可能会肠壁比较薄弱,可能会产生肠穿孔。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来说住院一周左右,三天控便,如果说第四天可以吃流食,第五天吃半流食,如果说正常排便没有问题,患者没有腹痛,也没有腹胀,排便基本上没有血就可以出院了。结肠息肉不是特别可怕,我们建议一年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没有异常,可以改变为以后5年做一次肠镜,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结肠息肉是比较高发和多见的一种病,对于该病可以用药物医治,也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手术包括传统手术,激光手术以及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术。另外也可以用一些偏方来治疗,如藕汁郁李仁蛋、瞿麦根汤。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结肠息肉的诱发因素可谓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能是长期性饮食不节所致,同时基因遗传也可能是一大诱因,而如果大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就会增加发病可能性,除此之外,粪便和异物刺激、械性损伤以及情志失调,也可能是结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接受结肠镜检查时怎么配合舒服些
接受结肠镜的诊治虽已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样痛苦,但此过程中的与操作医生的积极配合会对减轻不适和缩短操作时间有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