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18日讯亚宝药业二级市场震荡频频,这并非因为市场喜欢追逐,而是亚宝药业惯于自导自演神话故事。
10日,亚宝药业自曝中药研究所证明公司产品忍冬感冒颗粒具有治疗甲流作用后,二级市场机构大肆出逃,13日公司又发出澄清公告称,公司根据中药研究所的报告自认为具有与抗甲流药物“达菲”相当的作用。
库存为零要货等生产
即使被质疑,但亚宝药业依然坚持公司产品忍冬感冒颗粒具有治疗甲流的作用,但正是这样被公司寄予厚望的产品在市场上却没有供货,调查了解,公司现没有任何存货可用于出售,手里能提供的只有药品的小样。
网易财经致电亚宝药业销售部任先生处获悉,该药从8月份就停产了,目前正在加班生产,而最快也要到月底才会有供货。
一业内人士表示,亚宝药业自曝“甲流”概念,或许是一种营销手段,可以增加该产品的销量。但消息爆出后,却不能及时提供药品,到底是营销手段还是另有原因?
在之前网易财经报道的《亚宝药业自曝“甲流”故事背后》时,亚宝药业就向网易财经表示,目前还没有加大生产,需要观察市场需求后再计划投产,而一周不到,亚宝药业却表示工厂已经开始加班生产。
亚宝药业炒概念成瘾
无独有偶,早在亚宝药业自曝甲流概念前,2003年非典时期亚宝药业也曾自曝“非典”概念。
2003年11月25日,公司生产的阿齐霉素水针剂、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均为国家一线治疗“非典”药品,而忍冬感冒颗粒的主要重要成分相同与国家公布的预防“非典”的重要组方。
受当年的“非典”概念影响,亚宝药业当时的二级市场的走势完全扭转了7月份下跌以来的颓势。搭上医药板块全面复苏的东风,亚宝药业借“非典”概念一路上升。
但网易财经从亚宝药业在北京的销售经理处获悉,忍冬感冒颗粒只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在北京销售过,当时一盒大约是5元,对普通感冒的疗效较好,但随后一直没有市场。
时隔六年,忍冬感冒颗粒“重出江湖”,并且高调公布“甲流”检测效果,联系到公司二股东和机构出货的市场表现,让人很难不产生亚宝药业涉嫌操纵股价的猜想。
据了解,忍冬感冒颗粒每袋(12克)的售价为2.78元,而“达菲”10粒装的售价高达197元。
据公司董秘任蓬勃透露,忍冬感冒颗粒每年的销售额仅“几百万”,而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同类产品清开灵系列,仅2009年1至10月,便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清开灵为上述方案的推荐中药之一。
上交所正在调查亚宝药业
机构抛盘,两日狂卷4亿。有消息表示,上交所正在调查几家机构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11日的公告发出后,股价开盘涨停,在中小投资者的疯狂追捧的同时,机构集体出逃,从交易数据看,三大机构出现在卖出前5名,合计卖出8314万元。12日,卖方前四名全是机构账户,合计卖出3.08亿元。
亚宝药业高管则表示不知道哪些机构在抛售。公司董秘任蓬勃解释称,公司并没有这方面(拉升股价)的主观故意,在公告之前,公司方面也绝不可能单独与机构投资者沟通。
资料显示,11月份第一个交易日,亚宝药业的股价突然出现大幅上涨,全天收盘大涨9.87%。截至10日,在七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涨幅接近30%。一些短线进入的机构资金获利相当丰厚,急需散户高位接盘出货。亚宝药业公布利好后,股价两天暴涨20%,这成了机构集体出逃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