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打了一针后得病了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儿科编辑 医颗葡萄
16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手足口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后出现症状可能与疫苗反应、偶合感染或免疫应答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疫苗正常副作用、接种前潜伏感染或个体免疫差异。处理方法需根据症状轻重选择观察休息、对症治疗或及时就医。

1. 疫苗正常反应

灭活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属于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正常表现。体温低于38.5℃时可物理降温,注射部位硬结直径小于3cm通常72小时内自行消退。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2. 偶合感染情况

约10%-15%的患儿在疫苗接种时已处于疾病潜伏期。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7天,若接种后48小时内出现高热(超过39℃)、口腔溃疡伴手脚皮疹,需考虑EV71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建议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明确病原。

3. 免疫应答异常

极少数存在免疫缺陷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接种后出现持续高热3天以上、全身性荨麻疹或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诊。临床处理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剂量400mg/kg)、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1-2mg/kg/d)及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0.2mg/kg/d)。

疫苗接种后出现症状需结合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建议家长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体温变化及皮疹分布情况,轻症可居家观察,出现呼吸急促、肢体抖动等预警表现时需急诊处理。保持室内通风,患儿餐具煮沸消毒,恢复期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黏膜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