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怎么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养生编辑 医路阳光
19次浏览

关键词: #中风

中风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是常见诱因,及时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

1.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中风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2-4倍。特定基因如NOTCH3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专项检查。

2.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PM2.5超标环境会使中风风险提升30%。职业性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需做好防护。寒冷气候导致血管收缩,冬季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20%。

3. 生理因素

高血压患者中风风险是常人的4-6倍,收缩压每升高20mmHg风险翻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超60%,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高血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建议维持在2.6mmol/L以下。

4. 外伤影响

颈部按摩不当可能造成椎动脉夹层,占青年中风病例的15-20%。颅脑外伤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征兆。

5. 病理因素

房颤患者每年中风发生率达5%,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颈动脉斑块狭窄超过70%时,CEA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是有效治疗手段。烟雾病患者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行血管搭桥手术。

预防措施包括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g,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橄榄油、坚果。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测血压、血糖、血脂三项指标。

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是预防中风的关键。出现突发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时,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可显著改善预后。定期体检和危险因素管理能使中风风险降低80%。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