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骨折要四五天才做手术

骨折后延迟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等待肿胀消退、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完善术前评估,这能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愈合质量。关键因素包括局部炎症控制、全身状况优化和手术方案制定。
1. 局部组织肿胀处理
骨折后48-72小时会出现进行性肿胀,此时手术可能加重软组织损伤。临床常用冰敷配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抬高患肢需保持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部分严重肿胀病例需要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治疗。
2. 基础疾病调控
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术前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7-10mmol/L。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蛋白质粉剂,每日30-40g,配合维生素D 800IU促进钙吸收。吸烟者必须术前戒烟,减少血管痉挛风险。
3. 影像学精准评估
CT三维重建在术前3天内完成,能清晰显示粉碎性骨折的骨块位移方向。MRI检查软组织损伤情况,特别是韧带附着点是否完整。部分复杂骨折需要3D打印模型进行手术预演,提前确定钢板放置位置和螺钉进钉角度。
4. 麻醉方案选择
全身麻醉需提前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区域阻滞麻醉要标记神经走行位置。抗凝药物需术前5-7天停用,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术前8小时禁食期间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防止低血糖发生。
骨折手术时机需要综合考量全身状态与局部条件,这段时间的等待能显著减少术后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患者应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检查,严格进行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影响手术效果。规范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切忌因急于手术忽视必要的准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