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接种疫苗的群体该怎么办

传染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17次浏览

关键词: #疫苗 #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部分人群因特殊身体状况不宜接种,可通过其他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重点保护方式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咨询替代性预防方案。

1. 免疫缺陷人群

免疫系统受损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服用抗排斥药人群,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应答。建议优先采取物理防护措施:佩戴N95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定期对居住环境消毒。血液科患者可咨询医生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临时保护。

2. 严重过敏体质者

对疫苗成分曾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人群,需在医疗机构进行过敏原检测。鸡蛋过敏者可选择不含卵清蛋白的流感疫苗,对明胶过敏则避免麻疹疫苗。脱敏治疗期间可服用抗组胺药物预防感染,同时记录药物过敏史随身携带。

3. 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未控制的高血压(>160/100mmHg)、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患者暂缓接种。心衰患者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以下,癌症化疗患者需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⁹/L。这类人群应优先控制基础疾病,通过远程医疗定期复查指标。

4. 特殊生理状态人群

妊娠早期(12周内)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哺乳期妇女禁用黄热病疫苗。备孕女性应在接种后避孕1-3个月。早产儿需纠正月龄满40周且体重>2.5kg方可接种,接种后需监测呼吸暂停情况。

5.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癫痫未控制者(每月发作>1次)暂缓接种百白破疫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避免流感疫苗。可采取中医调理配合康复训练,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病原体接触,保持每日30分钟室内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不宜接种者应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每3个月评估一次接种禁忌状态。密切接触者需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家庭成员外出归来需执行"更衣-洗手-漱口"三步清洁程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抗体检测服务,当群体接种率达85%以上时,不宜接种者的间接感染风险将下降72%。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