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肿瘤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典型表现。常见症状包括骨骼损害、血液系统异常、肾脏损伤及高钙血症,需通过血尿检查、影像学和骨髓穿刺确诊。
1. 骨骼损害
约70%患者首发症状为骨痛,多见于脊柱、肋骨和骨盆。肿瘤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或溶骨性病变,轻微外力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穿凿样骨缺损,MRI能更早发现骨髓浸润。
2. 血液系统异常
贫血发生率超过80%,表现为乏力、头晕,因骨髓造血受抑制及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倾向,白细胞异常易合并感染。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峰。
3. 肾脏损伤
本周蛋白尿是特征性表现,过量轻链蛋白堵塞肾小管形成管型,造成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严重时血肌酐升高。约50%患者确诊时已存在肾功能不全。
4. 高钙血症
肿瘤骨溶解释放大量钙离子,血钙>2.75mmol/L时可出现口渴、多尿、意识模糊。心电图显示QT间期缩短,需紧急降钙治疗预防心律失常。同时伴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成骨细胞活化。
诊断需结合血清游离轻链检测、骨髓活检浆细胞比例(>10%为重要标准)及PET-CT评估全身病灶。治疗方案取决于分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是主要手段。疼痛管理推荐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同时补充维生素D3预防骨质疏松。
多发性骨髓瘤症状多样且易被忽视,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持续贫血或肾功能异常时应尽早就诊。规范治疗下患者中位生存期已延长至5-7年,定期监测血钙、肌酐和M蛋白水平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折,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轻链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