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怎么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慢性疾病,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确诊。控制需结合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1. 遗传因素
约30%-50%高血压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风险增加20%。基因缺陷可能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引发钠水潴留。建议直系亲属每年监测血压。
2. 环境因素
钠摄入超标使血容量增加,每日盐量应<5克。长期精神紧张激活交感神经,促使血管收缩。吸烟者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需逐步戒烟并练习深呼吸减压。
3. 生理异常
肥胖者脂肪组织分泌炎性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管硬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需减重。睡眠呼吸暂停引发夜间缺氧,可佩戴口腔矫正器改善通气。
4. 病理继发
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会引发继发性高血压。肾上腺CT和肾素活性检测能鉴别病因,肿瘤切除术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
药物治疗方案:
- 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适用于老年患者
- ARB类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 利尿剂氢氯噻嗪适合盐敏感型人群
非药物干预:
每日快走6000步可降低收缩压4-8mmHg。饮食采用DASH模式,增加芹菜、黑木耳等富钾食物。限酒至男性每日<25克酒精。
定期监测家庭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将目标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突发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