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表现有哪些症状和处理办法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典型症状包括头晕、恶心、高热及意识障碍,需立即降温补液,重症需送医。关键处理步骤包括转移阴凉处、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和药物辅助。
1.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乏力,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此时应迅速停止活动,转移到通风阴凉处,饮用含盐凉开水或运动饮料,用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部位。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中成药可缓解症状。
2. 轻症中暑会出现38℃以上体温,伴随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呕吐等症状。除基础降温措施外,需解开衣物,用冰袋冷敷动脉搏动处,每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可服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若1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
3. 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最危险,表现为40℃以上高热伴意识模糊,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时,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用冰水浸泡或酒精擦浴,禁止自行喂水。医院会进行静脉补液,采用氯丙嗪等药物降温,严重者需血液净化治疗。
预防中暑需避开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ml含钾钠饮品。户外工作者应每2小时在阴凉处休息,随身携带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老年人、肥胖者和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空调房温度建议维持在26-28℃。出现任何中暑症状都应立即干预,延误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