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失和牙体缺损的区别有哪些?

牙体缺失指牙齿完全脱落或拔除,牙体缺损则是牙齿部分结构破坏但牙根尚存。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牙齿完整性、修复方式和病因不同。
1. 病因差异
牙体缺失常见于严重龋齿、牙周病晚期或外伤导致牙齿无法保留。牙周病引发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外伤可能直接造成牙齿断裂或整体脱位。牙体缺损多由龋齿、磨损或小范围外伤引起,浅龋仅破坏釉质,中龋波及牙本质,深龋接近牙髓但未导致牙齿整体丧失。
2. 临床表现不同
缺失牙表现为牙列间隙,邻牙倾斜移位,对颌牙伸长,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轮廓。缺损牙可见窝洞、裂纹或牙冠部分折断,可能伴随冷热敏感或食物嵌塞,但牙根仍存在于牙槽骨中。前牙缺损直接影响美观,后牙缺损主要导致咀嚼效率下降。
3. 修复方法区别
缺失牙需采用活动义齿、固定桥或种植牙修复。活动义齿通过卡环固位,可自行摘戴;固定桥需磨小邻牙作为基牙;种植牙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支持冠修复。缺损牙根据程度选择不同方案:浅缺损可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大面积缺损需嵌体或全冠修复;涉及牙髓则需根管治疗后桩核冠修复。
4. 预防措施要点
预防缺失需定期检查牙周健康,控制牙菌斑,避免咬硬物。牙周炎患者需专业洁治和刮治。缺损预防着重控制龋病,使用含氟牙膏,减少酸性饮食,夜磨牙患者佩戴颌垫。两者均需每年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问题。
无论牙体缺失还是缺损,都应及时修复避免并发症。缺失牙超过三个月未修复可能造成邻牙移位、咬合紊乱;缺损牙持续发展可能引发牙髓炎或牙齿折裂。修复后仍需保持口腔卫生,种植牙患者需专业维护,充填体或冠修复者避免咬过硬食物。定期复查能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维持口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