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发生职业暴露了怎么办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需立即采取阻断措施,72小时内使用PEP药物可降低感染风险。关键步骤包括伤口处理、风险评估、药物阻断和随访检测。
1. 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发生针刺伤或黏膜接触患者体液时,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0分钟。禁止挤压伤口,避免使用腐蚀性消毒剂。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箱,配备碘伏、生理盐水等基础物资。
2. 暴露风险评估与报告
根据暴露源病毒载量、暴露深度综合评估风险。暴露源为HIV阳性且病毒载量>1500拷贝/ml的深部针刺伤属于高风险。需在1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保存暴露源患者的血液检测报告。医疗机构需在2小时内启动专家评估流程。
3. 阻断药物使用方案
首选三联药物方案: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连续服用28天。替代方案包括拉替拉韦+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组合。药物最晚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使用,高风险暴露建议2小时内用药。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可对症处理。
4. 暴露后随访监测
用药结束后第1、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期间避免献血和性接触。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需立即进行HIV核酸检查。医疗机构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暴露者的焦虑情绪。
职业暴露后规范处置可使感染风险降低81%。除个人防护外,建议医务人员定期参加职业安全培训,操作高危 procedures时使用安全型器械。医疗机构应完善暴露后处置流程,保障阻断药物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