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下淋巴结肿大之超声所见

腋下淋巴结肿大在超声检查中主要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皮质增厚、血流信号异常等特征。超声所见主要包括淋巴结形态改变、内部回声异常、血流分布变化、周围组织关系及伴随征象五个方面。
1、形态改变:
正常腋下淋巴结长径多小于10毫米,肿大时可见卵圆形或类圆形结构,长径与短径比值减小。皮质均匀性增厚超过3毫米为异常表现,部分病例可见分叶状轮廓。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肿大常呈现球形改变,边界模糊或毛刺样改变具有提示意义。
2、回声异常:
良性反应性增生多表现为均匀低回声,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结核性淋巴结炎可见无回声坏死区,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极低回声表现。转移癌灶常导致回声不均匀,可见微钙化灶或高回声团块,髓质结构破坏是重要鉴别点。
3、血流分布: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型血流为良性特征,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呈放射状分布。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血管走行紊乱、阻力指数增高。急性炎症期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慢性肉芽肿病变则可能呈现稀少血流。
4、周围关系:
观察淋巴结与腋静脉、臂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对手术评估至关重要。炎性病变常见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增强,恶性浸润可导致血管受压变形。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或固定于深部组织时,需高度警惕转移癌可能。
5、伴随征象:
注意扫查同侧乳腺及上肢有无原发灶,乳腺癌转移常伴微钙化灶。系统性疾病如艾滋病可能显示多区淋巴结肿大,猫抓病可见特征性星芒状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对可疑恶性病例应测量最短径及纵横比。
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应完善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哺乳期女性需排除积乳囊肿。建议避免局部挤压刺激,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适度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免疫调节,急性期可冷敷缓解不适。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变化,持续增大或质地变硬需及时病理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改善淋巴循环,避免使用刺激性止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