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浑身发热应该继续捂汗还是降温

感冒浑身发热时应选择物理降温而非捂汗。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正确处理方式包括补充水分、温水擦浴、调节室温、药物退热及观察病情变化。
发热时体液蒸发加快,需增加温开水或淡盐水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脱水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
使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禁止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直吹冷风,可开窗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促进空气流通。
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用药需遵医嘱,注意药物禁忌症与相互作用。
监测体温变化频率,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密切观察。
感冒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穿着纯棉透气的衣物,定期更换被褥。若出现黄脓痰、耳痛等细菌感染征象,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