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主要有患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浅静脉曲张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发性肿胀、压痛等症状。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患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发性肿胀,肿胀程度与血栓形成部位和范围有关。血栓位于髂股静脉时,整个下肢可出现明显肿胀;血栓位于腘静脉或小腿深静脉时,肿胀可能局限于小腿。肿胀通常在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或抬高患肢后可减轻。患者可能自觉患肢沉重、紧绷感。
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可伴有压痛。疼痛部位通常与血栓形成部位一致,如小腿肌肉压痛可能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疼痛可能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均可能出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患肢皮肤发红,皮肤颜色改变多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皮肤发红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红斑,按压可褪色。严重时可出现青紫色改变,提示静脉淤血加重。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触摸时有温热感。皮肤改变多伴随肿胀和疼痛同时出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肢皮温可能较健侧升高,这与局部炎症反应和静脉淤血有关。皮温升高多表现为患肢皮肤触之发热,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可发现两侧温差。皮温改变通常与肿胀、疼痛等症状同时出现,且随病情进展而变化。皮温显著升高可能提示血栓范围扩大或合并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表现为可见的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多出现在大腿内侧或小腿后侧,呈蚯蚓状迂曲扩张。这是由于深静脉回流受阻后,浅静脉代偿性增粗以增加回流。浅静脉曲张可能在血栓形成后数周至数月逐渐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静坐,休息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穿着医用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压力等级。饮食上应保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量补充水分有助于预防血液黏稠。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可降低复发风险。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肺栓塞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