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及治疗

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反复上腹痛、脂肪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慢性胰腺炎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引起,需结合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持续性或间歇性上腹部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核心症状,疼痛常向背部放射,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加重。可能与胰管梗阻、胰腺实质纤维化等因素有关。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等镇痛药,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脂肪消化障碍,粪便呈油脂状、恶臭且漂浮于水面。这与胰脂肪酶分泌不足有关,患者可能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治疗需补充胰酶肠溶微粒胶囊,同时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50克以下。
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和进食后腹痛导致的畏食,可引起进行性体重减轻。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皮下脂肪减少。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配合胰酶肠溶片和复合维生素片补充营养,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约30%患者会因胰岛细胞破坏出现继发性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尿、血糖升高。这与胰腺内分泌功能衰竭有关。需监测血糖并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肠溶片控制血糖。
胰头纤维化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常提示合并胆道梗阻。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明确诊断,轻度梗阻可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严重者需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或胆肠吻合术。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建议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可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和钙剂,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骤降时需及时复查腹部CT或超声内镜,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