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的异常增生或新生物,可分为功能性肿瘤和无功能性肿瘤两大类,常见类型包括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瘤等。
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会分泌过量激素导致特定综合征。醛固酮瘤可引起高血压伴低血钾,表现为肌无力、多尿;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导致阵发性头痛、心悸、大汗;皮质醇瘤引发向心性肥胖、紫纹和血糖升高。这类肿瘤通常需通过血尿激素检测、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确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占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物大部分,多数为良性腺瘤。患者通常无症状,常在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发现。当肿瘤直径超过4厘米或生长迅速时,需考虑手术切除以排除恶性可能。术后病理可明确肿瘤性质,恶性者需进一步治疗。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人群。多数为无功能性,部分可分泌皮质醇或醛固酮。CT检查显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小尺寸无症状腺瘤可定期随访,功能性腺瘤需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90%为良性但具有潜在致命性。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危象,可诱发脑出血或心衰。诊断需检测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CT/MRI显示富血供肿瘤。术前需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避免手术刺激引发危象。
肾上腺是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部位。转移瘤常为双侧性,表现为肾上腺区不规则肿块伴原发癌症状。PET-CT有助于鉴别,细针穿刺可明确病理。治疗以原发肿瘤综合治疗为主,孤立转移灶可考虑姑息性切除。
发现肾上腺肿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特别是疑似嗜铬细胞瘤者。日常监测血压变化,记录发作性症状特点。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功能性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电解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逐步恢复活动量,定期复查肾上腺CT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