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

更年期抑郁症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心理社会因素、慢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更年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会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导致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紊乱。患者可能出现潮热盗汗伴情绪低落,可通过激素替代疗法改善,如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子女离家、退休等生活事件可能诱发心理应激,长期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典型表现为兴趣减退和睡眠障碍,建议通过正念训练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能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抑郁症存在共病关系。患者常合并乏力胸闷症状,需控制原发病的同时配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治疗。
有抑郁症家族史者更易在更年期出现情绪障碍,可能与COMT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人群建议提前进行心理评估,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时可考虑盐酸舍曲林片等干预措施。
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系统功能失调会导致情绪调节异常,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共病状态。表现为心悸手抖等症状,米氮平片等药物可帮助恢复神经递质平衡。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避免摄入酒精和过量咖啡因,建议家属多陪伴沟通,定期监测情绪变化。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影响日常生活,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