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特征包括哪些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的特征主要包括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以及肢体瘫痪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
小儿麻痹症早期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能迅速升高,伴随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反复发热。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患儿可能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以下肢更为常见,表现为拒绝行走或触碰肢体。疼痛多为突发性,可能伴随肌肉痉挛。这种症状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是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
疾病进展期会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多从下肢开始,表现为站立困难、步态不稳。肌肉无力可能逐渐加重,严重时影响呼吸肌功能。家长发现孩子突然出现运动障碍应立即就医。
部分患儿会发展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常见于单侧下肢。瘫痪通常在发热后3-10天出现,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及时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完全恢复较困难。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感觉异常或膀胱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表现。重症病例可累及延髓,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症状,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家长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患儿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隔离就医,确诊后需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使用等,以最大限度减少残疾程度。日常应注意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非负重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