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障碍是心理疾病

躯体障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躯体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无法发现器质性病变。躯体障碍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神经功能调节异常、童年创伤经历、慢性压力累积等原因有关,需通过心理评估结合临床检查确诊。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或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可能诱发躯体障碍。患者常伴随焦虑情绪和灾难化思维,将正常生理感觉误解为严重疾病信号。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错误认知,药物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剂。
具有敏感多疑或完美主义特质的人群更易出现躯体障碍。这类患者对躯体感受过度关注,可能反复要求医学检查。治疗需配合人格倾向调整干预策略,如正念训练结合小剂量奥氮平片缓解过度警觉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对痛觉和内脏感觉的调控失衡可能导致持续性躯体症状。患者可能描述游走性疼痛或消化道不适,但各项检查指标正常。可尝试经颅磁刺激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
早期遭受躯体或情感忽视的个体,成年后可能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需求。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心理支持,家庭治疗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有助于重建安全感。
长期工作疲劳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转化为躯体化表现。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头痛、非特异性胸痛等,应激管理训练配合乌灵胶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建议建立规律作息并保持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锻炼。饮食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和镁元素的食物,包括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和坚果。避免过度关注躯体感受,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症状持续时应至精神心理科就诊,心理治疗与药物联合干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