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骨骼疾病

骨骼疾病是指影响骨骼结构、功能或代谢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外伤、感染、代谢异常、退行性变等多种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症状。骨骼疾病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具体需结合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质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发生骨折等症状。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药物,同时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适当进行负重运动。
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多由外伤、暴力撞击、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骨折通常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骨折的治疗需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牵引等,手术治疗包括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等。骨折愈合期间需注意营养补充,避免过早负重。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主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骨关节炎可能与年龄增长、肥胖、关节劳损、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骨关节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玻璃酸钠注射液等药物,同时需控制体重,避免关节负重。
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可分为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骨肿瘤可能与遗传、辐射、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良性骨肿瘤如骨软骨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需结合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骨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骨髓炎是指骨骼和骨髓的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骨髓炎可能与外伤、手术、血源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发热、乏力等症状。骨髓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清创。骨髓炎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骨骼疾病的预防需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均衡饮食,确保钙质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以增强骨密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等问题。对于已确诊的骨骼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出现骨骼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