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杜仲和炒杜仲的区别有哪些

炙杜仲和炒杜仲的区别主要在于炮制方法和功效侧重。炙杜仲通过蜜炙增强补肝肾作用,炒杜仲经清炒后偏重强筋骨和降压。
炙杜仲是将生杜仲片用蜂蜜拌炒至表面微黄,蜜炙过程使药物更黏润,有助于引药入肝肾经。炒杜仲采用清炒法,将生杜仲片直接炒至断丝而不焦糊,破坏部分胶质以改变药性。两种炮制工艺均需控制火候,但辅料使用决定核心差异。
蜜炙使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同时增加糖类物质。清炒过程则促使绿原酸等成分分解转化,降低部分刺激性成分含量。两种炮制品中木脂素类成分均保留,但溶出率和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
炙杜仲补肝肾作用显著,适用于肾虚腰痛、胎动不安等虚证。炒杜仲降压和强筋骨效果突出,多用于高血压伴腰膝酸软者。二者均含杜仲胶,但炒制品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更强。
炙杜仲常配伍续断、桑寄生治疗习惯性流产,炒杜仲多与钩藤、夏枯草联用调控血压。肾阳虚衰选炙杜仲,肝阳上亢倾向者宜用炒杜仲。临床需根据证型差异选择炮制品。
炙杜仲表面呈深褐色且有蜜光泽,质地稍软,味甘微苦。炒杜仲外观黄棕色,折断可见银白色胶丝,质地脆硬,苦味较明显。二者均以片大、内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使用杜仲制品时需辨证施治,肾阴虚火旺者慎用炙杜仲,低血压患者避免过量服用炒杜仲。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炮制品,煎煮时炙杜仲需后下以免蜜糖焦化,炒杜仲可常规煎煮。日常保健可用杜仲5-10克泡酒,但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